- 114/07/24 公告本署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已判決確定案件扣押第三級毒品咖啡包計1955.1公克,經公告後十日內無機關(構)申請領用者,依法銷燬之
- 113/07/30 公告本署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已判決確定案件扣押第毒品咖啡包共495包,合計1933.85公克,經公告後十日內無機關(構)申請領用者,依法銷燬之
- 113/04/26 公告本署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已判決確定案件扣押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第三級毒品甲基甲基卡西酮及咖啡包,經公告後十日內無機關(構)申請領用者,依法銷燬之。
- 112/10/06 公告本署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已判決確定案件扣押第三級毒品4-甲基甲基卡西酮(1000包3203公克),經公告後十日內無機關(構)申請領用者,依法銷燬之。
- 112/08/29 公告本署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已判決確定案件扣押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2包1959.24公克,經公告後十日內無機關(構)申請領用者,依法銷燬之。
苗栗旅遊景點

苗栗玩透透
苗栗境內山多平原少,有「山城」之雅號,許多著名的景點,可以放鬆心情觀賞遊玩。像是龍騰斷橋、銅鑼杭菊、大湖草莓、太平山雲海、𪹚龍、功維敘隧道、客家圓樓、苗栗桐花、泰安溫泉、雪霸國家公園等,暢遊幸福苗栗!!繽紛每一天。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管轄區域

苗栗縣18鄉鎮市
本署管轄區域為台灣中北部之苗栗縣,全縣東西寬約64公里,南北長約50公里,東北面與新竹縣為鄰,南面和東南面隔大安溪、雪山山脈與台中縣相接壤,西濱台灣海峽,總面積約為1820平方公里,人口約56萬人。全縣行政區域總計區分為18個鄉鎮市,包括苗栗市、竹南鎮、頭份市、後龍鎮、通霄鎮、苑裡鎮、卓蘭鎮、三灣鄉、南庄鄉、造橋鄉、獅潭鄉、頭屋鄉、西湖鄉、公館鄉、銅鑼鄉、泰安鄉、大湖鄉及三義鄉等。
活動專區
-
開啟法律實務探索之旅,實踐大學學生參訪苗栗地檢署
為增進青年學子對司法實務之了解與關心,實踐大學學生於114年6月24日由法學院張麗卿教授及江崇源系主任帶隊參訪苗栗地方檢察署,感謝地檢署提供讓法律系大一新鮮人瞭解司法實務運作的機會,並由學長姐陪伴帶領,象徵法學院薪火相傳的精神,進行一場富有教育意義的法律實務探索之旅。 檢察長林映姿親自出席並致歡迎詞,表達對青年學子關心司法、探索實務的高度肯定。林檢察長表示,檢察機關不僅肩負偵查犯罪與維護社會正義的任務,更積極推動柔性司法與社會參與,透過此次參訪活動,讓學生們能夠對檢察業務有更深入的了解,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實踐,也為學生們日後職涯探索奠定基礎。 苗栗地檢署由蔡欣樺主任觀護人接待並引言,業務分享則由黃美秀檢察事務官進行專題介紹,詳盡說明地檢署各項業務運作,包含偵查、公訴、執行、修復式司法、犯罪被害保護及推動犯罪預防等內容,並結合實務案例分析,讓學生們能具體瞭解檢察體系的運作模式及社會功能,也透過實地觀摩與演練,帶領學生們參觀詢問室、候訊室及偵查庭等相關設施,深入認識地檢署運作及檢察機關在司法制度中扮演的角色,讓學生們增加對於司法工作的認識,並對司法制度有更全面的理解。 學生們於活動中互動踴躍,對檢察事務官的經驗分享深感啟發,紛紛表示此次參訪收穫豐富,顛覆對傳統司法工作的刻板印象,在理論實踐的同時,引起學生們共鳴,也對未來從事法律相關職業萌生高度興趣。 苗栗地檢署強調,將持續配合法律教育推廣,歡迎更多學校及團體安排參訪,藉由第一線司法人員的分享與交流,了解政府對維護社會安全及降低犯罪的努力,提升社會大眾對法治的認識與信任,推動司法與民同行,紮根社會。
-
114/06/18 苗檢林檢察長訪查社會勞動機構,督導機構執行層面與安全管理
為關心社會勞動執行情形並感謝社會勞動機構的辛勞付出,檢察長林映姿於114年6月18日前往轄內社會勞動機構頭份市「太陽宮」,針對勞動場所執行內容、管理、範圍、安全等進行查訪,實地了解社會勞動人執行情況及機構配合運作狀況,並向該機構表達由衷感謝。 林檢察長表示,社會勞動制度屬於刑罰的一種替代措施,更具犯罪矯正教化功能,感謝「太陽宮」這樣的協力機構,不僅提供場域與資源,更以接納與輔導的態度,協助社會勞動人順利完成社會勞動,進而重返正軌,找到工作價值。社會勞動能與當地居民信仰相結合,讓社會勞動人接受宗教洗禮、面對自身錯誤,也讓社區民眾去除對於受刑人之負面刻板印象,讓易服社會勞動制度融入社區機制中。感謝機構管理人員的用心及陪伴,與地檢署一起攜手合作,讓社勞人在安全、溫暖的勞動場所完成其勞務,發揮社區教育與懲戒兼具之功能。 太陽宮長年配合地檢署推動社會勞動制度,提供勞動場所與工作機會,使社會勞動人得以藉由實際勞動回饋社會,重建生活秩序。也長期提供相關物資給弱勢的受保護管束人,林檢察長特別頒發感謝狀給太陽宮,肯定太陽宮在社會公益與上的具體貢獻。苗栗地檢署結合太陽宮一起作公益,傳遞正面溫暖支持力量,並彰顯柔性司法精神,未來也將持續深化與各社會勞動機構的合作,強化社會勞動的執行品質,營造更具包容與關懷的社會環境。